日前,由正定博物馆主办、蕉林茶书屋承办的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亮相正定博物馆。隆兴寺、空山、马等几个系列作品,风格迥异,观者络绎,而这场展览的摄影师盖少华,默默坐在展室一角,微笑地看着这一切:懂或者不懂,欣赏或者挑剔,它们就在那里……作为一个不喜多言的人,只用镜头说话。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作品作者 摄影师盖少华
盖少华走下台阶,阳光打在墙上的浓淡痕迹转瞬即来、转瞬即逝、转瞬即空。一步一景,浑然天成,而我也随之沉到那个满是光、影、禅机的世界中去。一切都是静的,佛前一缕尘,幻化出千姿百态,又似完全无状,门外是尘世,门内是净土,有那么一道光照进来,照进屋里更照进心里;马或静或动,静自然是静,然而即便是鬃毛飞舞、四蹄腾空,呼之欲出却也是静的,哪怕是背影,我似乎也能看到那望向镜头外的若有所思的眼睛;而山,就那么随心所欲地站在那里,伏卧在那里,斜倚着靠在那里,恨不能也拈一盏清茶,嘴角微微噙起,听天地回响,看你拍他。我随心你随意,我并不稀罕摆个态势给你看,今日之妩媚、之凌厉、之犹抱岚纱半遮面,皆在清平之中。
他在思索,一而再,透过镜头形成的独特视角,默默看着万物,而万物也同样或冷静、或热烈、或天真、或深沉地回看着他和我们。在这望与回望中,听到清脆回响,在山谷岚蔼蒸腾的虚实之间,在马群奔跑、风吹过马鬃时的剌剌声里,在他问天问地问山水问自己的追问声中。
于是一场对话就这样随意而自然地铺陈开,与其说是我对他的追问,不如说是他对自己多年来心境的梳理与自白。
我问他拍照是为什么?是否如自序中写到的,是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?他点头又摇头:“是,但不止是。”他认为所有的艺术品,寻其根本,都是一种于天地自我的追问。这个追问正如那经典三问: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要到哪里去?是对当下自我存在的认知和方向性追问,是客观存在,也是莫问西东的前行。
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,其对生命的敬畏贯穿作品始终,无论是寺、是山、是马,都是舒展的,有着自己的情绪和性格。大气是必然的,构图多样,然无论哪种“画”法或“话”法都未见琐碎,淡然、从容、无可无不可;可它们又是活生生的,每一刻都在呼吸、在变幻、在表达:隆兴寺廊檐下有“谈恋爱”的鸽子,玄谷中有成群的飞鸟,佛前刚好有飞舞的微尘……一切都是作者口中的“巧了”和“刚好”,而这“巧了”和“刚好”,不过是作者通过镜头这第三只眼,无处不在的打量,无时不在的思索。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马系列作品(一)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马系列作品(二)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马在镜头中,镜头中的马也是不同的,有的是金戈铁马、呼之欲出的战士,阳刚、硬核;有的鬓发飞扬,眼神娇羞,是小姑娘,集万千宠爱于一身;有的喜欢在“人群”中招摇与展示、青春与激情;有的则偏安一隅,自得其乐……看着这一马独行,二马相依,群马争雄,有时候你会忘记这是影像记录,只感觉这就是“马生”本身。万物皆有灵,镜头赋予马的是生命之灵,拟人之美。如同一个牧民所说,自己有上千匹马,不知道哪匹马是谁,但是一眼望去就知道谁今日未到。而他镜头下的马何尝不是如此。今日,此时,看这一幅一帧,我们也便知道谁到了,到了则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的“画笔”下,镜头中了。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山系列作品(一)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山系列作品(二)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作品《空山》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作品《尘外》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他的山令人感动,黑白上有生机,山石上的苔藓,静态画面中有生命滋长的隐喻。作品玄谷、亘谷、羲谷、云谷、鸣谷系列,变化于内,取意忘形,以相生相克之理来表达幽谷山川气韵生发之玄妙变化。《空山•尘外》作品,皆采用传统山水竖幅形式来表现雄健高远、苍茫空幻的山林气象,力图让观者以一种视觉游走、心境探索的方式在画面中徘徊,迎接内心不曾看到的焕然静宁。“空山”部分表现“空而不空”的哲学意境,画面更多的是气韵的变化和以意相连的心境节奏,或静或动,或急或缓,似有或无,虚幻空灵地表现了心中之山。“尘外”系列作品峰峦饱满俊秀,气象清润苍茫,以三远并致式全景构图,以实当虚,视角变化取意古法,再现山林寂静于世外的悠然之态。
他的语言表达是浪漫的,“看,这是大山吐了一口气”“冷,山被冻住了”“大山在呼吸。在每个峡谷、孔窍,你可以感受到岚气的移动和游走”。他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,可以山定水转云卷云舒,深吸一口气地一镜到底,再与画中万物一起缓缓呼出,感受那份彻心彻骨的痛快舒爽;也可以用四长横幅、四条屏、正圆的取景形态,将那肌理清晰、刀削斧砍的山脉一分几份,彼此独立却又心意相通;还可以只扔几簇黑、旧、硬朗的石头在画面中,然后,不定哪里便能听了水声、见了禅意,默默感受水滴石穿的滴答作响。岚蔼流转,浓雾清虚、山川屹立,动与静、虚与实,结合、幻化、转圜,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有人说,看到山前一棵松宛若古人抚琴背影;有人说,山中水如同人的骨骼血脉,相依相持;有人说,这画面中的走向与蒸腾恰如天地阴阳,相护相生……不重要,看到自己的内心,就对了。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千手观音系列作品(一)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千手观音系列作品(二)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作品《倒坐观音》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“空山•尘外”摄影展作品《慈氏阁》。摄影师盖少华摄
至于隆兴寺古建与造像艺术系列,作者只说安宁,开窗见到寺院一角的安宁;在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下,菩萨的美与慈悲带来的心如止水的安宁;还有佛前那缕尘埃腾起、飘忽、转瞬空的震撼后的安宁,不可言,妙不可言,庄重亦不可言,他安宁我安宁,足矣……
山川秀美、万物有灵,一花一世界,盖少华用镜头记录和表达的,无论是西方视觉上的“形”还是东方审美情趣的“意”,最终要秉持的不过是对天地造化的赤子之心。他说:不经意间,我叩开了大山的门,万仞静寂,空谷无声,伴以柔云从容;清风徐来,落雪低吟,偶有鸣鹿呦呦……(文/河北日报记者韩莉)